第七十七章:“重型狙击”(四)
小伙子确实进步很快!由过去的急躁冲动变成了今日的冷静沉着,看来确实变成熟些了。李向龙这样想罢,就坐到自己的指挥座位上,认真地看了起来。现在,他是得抽空关注一下他的这支“重型狙击连”的实战表现,进而确定他们的打法能否奏效?当然,他们的打法其实就是他的打法。但,甚至连戴军长都不知道的是,李浚萁的连正在遂行的“重型狙击”作战,其实是总部进行的一项秘密战场实验。
只不过,戴军长并不知道更多的情况。此刻,他所关注的是如何使用军属战术火箭旅摧毁敌“卡尔臼炮”阵地,以为松山要塞坚守更长时间提供远程火力支援保障。
2049年11月22日15时36分30秒,合成第63集团军军属战术火箭旅,采取“多弹齐射”的方式,同时发射了6枚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导弹喷射着尾焰,挟着阵雷般的愤怒,斜刺着飞上东北方天空中的云端。
蒙韬在大屏幕看到的雷达数据显示,导弹的速度很快达到了5马赫(1马赫=340.300417208米/秒,1马赫=每小时1126公里)。他在计算着,从发射点到敌重炮阵地,距离不过150公里,直线飞行时间也就88秒左右,曲线飞行时间120秒左右,到达敌方阵地上空将撒布出1500个子弹头。9000枚子弹头啊!同时6枚导弹要是在敌重炮阵地上炸开,那该多好啊!
刚想了会儿,就看到大屏幕上显示:3枚导弹被敌天基“死眼”激光系统拦截。他的眼角扫到大屏幕的一个小窗口,那里正闪现着云端上有爆炸的光亮。真希望剩下的3枚能够准确击中目标。
他希望如此。但马上,这个希望破灭了,大屏幕显示,又有2枚被敌准确拦截。
两分钟后,从东临岭“云起衣侦察小组”传过来的观察报告是:东北方向60多公里的位置有导弹炸响,效果不明。接着,军指遭到了飞临的敌机群的猛烈轰炸。不过,幸亏是在地下掩体里,蒙韬只是听到头顶上震出阵阵的沉闷的爆炸声响。但,这,足够让他心里烦闷的了。
戴军长此时也阴着脸,不说一句话,直着眼睛看着大屏幕。蒙韬看到,乐政委在军长身后走来走去,想上前跟军长说几句话,又似乎没想好。
一名上尉参谋过来想问蒙韬什么事。蒙韬知道,这是一名新参谋,估计他可能是作战计算上的难点,就不再看了。两人就开始研究起来了。抬眼一刹那,蒙韬忽然看到李参谋长扫了他这边一眼,然后又有些神秘的低头看着他指挥岗位前的电脑屏幕了。东临岭的战斗还在残酷地进行着,蒙韬知道这一点。但作为作战组长,有必要与这名新参谋把事搞清楚。
的确,松山要塞防区的东临岭此时正爆发出激烈的战斗。这个战斗按敌我双方的作战时节来算,就是“突破与反突破”。对于德军“凯西特遣群”来说,沿着河谷到东临岭的山背走势,迅速冲上主峰,攻占主峰上的表面阵地,这是第一步的突破行动;而对于机步第187师第559旅来说,如何尽可能把敌机甲战士突击群阻滞在东临岭东北的河谷,最大限度地给予敌杀伤,最大可能性的保持防御的稳定,这同样是第一步的反突破行动。而这个行动是由郭四合的1营来主要实施的。
现在,敌我双方就是围绕着“突破与反突破”,激烈战斗着。郭四合的1营此时担当着主要防守任务。李浚萁的重型狙击连就是配合他们的。
谢科长此时在抽着烟,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屏幕里显示着以“云起衣侦察小组”为主的,遍布整个松山防区的“全视野侦测体系”所呈现出的前沿阵地的战斗视频。他打开了他认为最靠近德军右翼(我之左翼)的敌机甲战士突击群的视频。只是,他并不知道这就是由凯西上校亲自指挥的第7特种机甲战士营。当然,他更不知道的是,凯西上校并不在突击的战斗队形里。
“这叫捕兽战术。这些机甲战士就是野兽,我们就是猎人。他们不是叫掏鼹鼠战吗,咱们就叫捕兽战。”谢科长一边看着视频一边给潘玉强打上这几行字。然而那边并无回信。
潘玉强此时并未坐着他的指挥岗位的电脑跟前,他在师情报中心里正与白正帆的“孤傲的特种兵”小组通联着。但白正帆那边的话筒中并无声息,潘科长估计他们在躲藏着什么。
没错,白正帆正和他的8班长静静地隐伏在掩体里,大气不敢出一下。在他们的四周,已经有十几个“蜘蛛形”机器人在搜寻着什么。
由于此时德军“凯西特遣群”的冲击时刻到达了C+6(C即“冲击”的简称,C-0表示冲击零时,C+6表示过了冲击零线后的时间点,即冲击已经进行了6分钟了)时刻,要塞的炮兵火力已经顾不上他所在的9号区域了。所以,前面被炮兵的反装甲子母弹打得七零八落的“蜘蛛形”机器人部队已经占领了此地。现在,这些玩艺儿正在搜索着他的那个“加强班”(其实就是空陆第12军军属特战旅的那个连)的位置。那里,还在燃烧着大火,不过,火势明显小多了。
“9班长吗?你们那儿发现敌人了吗?注意隐蔽。”白正帆在他的通信机敲击出这一行字来。他的身旁,8班长紧张地注视着越来越近的敌“蜘蛛形”机器人。8班长周围,几个兵在紧握着枪支,就等班长下令。白正帆看到后,轻轻摇手示意大家不要紧张,放松些。现在,需要的是尽可能的安静。
其实,不光他紧张,在他对面山腿上4号区域的龙少新也紧张。由于敌大队已经前移,龙少新此时暂时失业了。根据军炮指的要求,他们必须转入隐蔽状态,等待新的指令。然而,他的1、2、3号观察哨都相继报告,敌“人”形机器人正在逼近。他通过炮队镜进一步发现,在“人”形机器人后方,真的有敌宪兵部队上来了。
与他们一样,担任“重型狙击”重任的李浚萁连长此时也很紧张。虽然他的射击中士老西尚未感觉到连长的紧张,但李浚萁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汗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不好意思地悄悄看了一眼老西,老西还在那儿俯卧着,在端着他那支仿真狙击枪托。
老西看到的景象是:德军虽然有几台机甲战士被打毁,但大批的机甲战士开始两台一组,正在爬山。它们的动作十分灵巧,在我前沿密集的火力中,一会儿立着“走”在平缓地,一会儿像狮子那样“爬行”。一台机甲战士略微停顿一下,“右臂”打出一团火光来。天,这么粗的炮弹。然后,老西就感觉到他所在的位置的左侧有巨大的轰隆声,然后镜孔中全是飞起来的碎石子。
“张岳军,张岳军,让你的所有射击点全开火,赶紧,赶紧。”老西听到连长这么急促地吼叫着。
“廖正兵,廖正兵,待张岳军他们开火一分钟后,你们第一线的射击点再开火。明白吗?”
“连长,我明白。”老西知道,这是军属重型狙击连2排长廖正兵。李浚萁听到这位排长很沉着,就满意地嗯了一声。此时,廖正兵(书友:“liaozbz”扮演)正在盘算着如何把第一线的射击点的火力发扬到最大。他的脸上倒没有汗水,只是一边端着水杯,一边盯着屏幕。此时,他的射击下士就在射击岗位上托着仿真枪托。
“看清楚了吗?机甲的部位?”廖正兵把电话放下后,这样问他的射击下士。
“排长,看清楚了。就是有些难度。估计老西可以办到。”
“你能行的,我相信你!”廖正兵这样鼓励他的射击下士。下士嗯了一声。
“全体注意,现在20秒倒计时,20、19、18……”廖正兵吩咐完后就下了这个口令。
那边,张岳军指挥的1排,在李力立要塞炮的支援下,又摧毁了几台机甲战士。李浚萁在他的电脑屏幕上清楚地看到,山坡上,那几台被摧毁的机甲战士的残骸飞得到处都是,还燃烧着火,估计是树着火了。
但,不断有射击阵位报告损失情况,说是有狙击枪发射点坑道接连被摧毁。这个情况是可以预料到的,只是他没有想到损失的进度这么快。
哈德尔中校已经把他的巨型机甲修复如新了。此时,他眼见着自己的第一梯队连的七八台机甲战士被中国军队像捕获野兽那样,先套在网里,再打几炮,然后就那么眼睁睁地看到他英勇的手下乘坐的巨型机甲就……这气得他嘴里连连说:“可恶,真可恶!”
“上校,我们的飞机在哪里?”哈德尔中校忽然这样问他的长官了。
“中国军队在整个战场上空撒布了某种特种材料,联军的战斗机已经损失了几架了。要清除这些东西,必须等雪停下后才可以。但现在,恐怕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了。”凯西上校说话时的模样有些痛楚。这是哈德尔第一次看到自己的长官这般无奈。
的确,不仅仅是凯西上校,包括李微和凯林斯在内,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守军竟然用这种办法就轻而易举地化解了他费了半天劲才夺来的制空权。
李微此时已经感觉到,原来他的打法不管用了。看来,还得用强击群战术才能有效解决要塞的防御。以往在攻克临江城老虎圩要塞时的“定弹清除战术”似乎终结了。想到这里,他立即打电话给沃特将军。
“沃特,你命令古德里龙将军,全力用强击群作战样式迅速攻克要塞东临岭。”
“哈德尔,直接使用你的机载无人机系统,侦测好能够发现的要塞射击孔,不管多么坚固,集火射击,逐个摧毁它们。准备投入你的第二梯队吧。”凯西上校这样命令第7特种机甲战士营营长哈德尔。他的另一侧屏幕上,正显示着第3机甲战士营卡门中校的头像,以及他的部分进展情况。尤其当他细看进展图表时,眼前忽然一亮。没想到的是,卡门中校的矮个头的巨型机甲战士竟然率先登上东临岭的东南坡。
李浚萁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了,他的通信员刚进来时,就专门报告他的。通信员是接到参谋长汪勇通报的情况后这样匆匆忙忙进来的。一般情况下,通信员不能进入到发射阵位。
这一伙德军是怎么进来的?他在想。
随即,巨大的爆炸起在他的头顶上不断响起。不过,这是轰隆隆的震动声。头顶上的工字钢,发出难听的声响。
这批巨响并不是机甲战士所为,而是东临岭东北方向的敌“卡尔臼炮”阵地发射出来的600毫米的钻地弹。
“一批敌机甲战士攻占439.5高地。”李向龙接到这个报告了。
